如果在同一家药店购买同一种药物,医保和非医保的结算价格真的不一样吗?据《劳动报》此前报道,湖北省武汉市居民张某去药店购买止咳药,一名店员向他赠送了金莲花软胶囊,售价26元。张某随后刷个人医保单缴费,却发现被扣除了35元,比标价多了9元。针对这一现象,相关部门最终采取了行动。 10月11日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零售药店药品“阴阳定价”监管和惩戒措施的通知》,对近期在部分地区发现的定点药店针对未参保患者的“阴阳定价”(歧视性定价)行为进行核查和处理s。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法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邓勇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,药店“阴阳价”情况并非个案,但目前全国尚无统计数据显示其普遍存在。由于药品零售市场主体众多、价格变动频繁,监管机构难以实现全面、实时的监管。不过,相应通知的发布表明,国家医保办已经认识到了问题,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。 “阴阳价”是如何产生的?为什么药品的清关价格有两种不同?湖南省药品流通协会原秘书长黄秀香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解释,所谓“阴阳价”,简单理解,就是医保指定药店不同国家对同一药品(同一厂家、同一剂型、同一规格、同一包装)采取两种不同的定价制度。参保人通过个人账户余额或门诊调剂购药的价格高于参保人现金(自费)购药的价格。据他们观察,“阴阳价”现象主要发生在监管相对薄弱的地区,如不严格实行“七一统”管理的专营店、市属药店、独立药店等。所谓“七统一”,是指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统一要求、统一配送、统一质量控制、统一服务规范、统一网络信息系统管理、统一品牌标识、统一人力资源开发等管理规定。否则,可能会出现管理上的漏洞。环境。此外,黄秀香指出,近期还出现了另一种隐性“阴阳价”行为。这就是活动折扣中的“歧视性待遇”。如果你是医保报销的,同样的药你不会得到折扣,但如果你决定自己付费,商店工作人员会指导你,并以各种活动的名义提供20%至10%的折扣。这种行为显得更加“理性”,也更加难以规范。之所以出现“阴阳价”现象,本质上是医保定点药店通过提高医保结算价格转嫁自身经营成本。邓勇分析,医保理赔返还存在一定延迟。当患者使用个人医保账户余额购买药品时,资金不会直接从患者个人账户流向药房。相反,您必须首先在健康 i 中注册保险处理系统,然后与药房达成协议。对于该计划总体融资的报销部分,药房必须预先支付 2% 至 3% 的费用。提款压力较大,这也是一些药店试图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原因。黄秀香进一步指出,医保结算周期充满不确定性,各地医保基金余额差异较大。 “目前,在一些地区,个人账户的结算周期通常为三至六个月,而药店由于享受顾客指定健康计划的优惠,理应承担医保结算周期的费用,但目前他们通过这种价格歧视的方式避免这样做。这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行为,涉嫌违反《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》。这条规定明确禁止设计督促医疗机构不得超额收费骗取医保基金。毫无疑问,“阴阳价”的行为跨越了法律界限。从长远来看,这不仅会增加参保人的经济负担,还会破坏医保制度的基本公平,造成“保险不赚钱”的认知,降低参保率,损害内部公共资源。监管政策是“多管齐下”。《关于强化的通知》提到了各项监管措施。比如,在各地区定点药店,明确需要重点排查缴费金额最高或价差较大的药品,并调动一切社会监测能力,通过群众信访、舆情调查收集问题线索,加强数据审核和现场核查。定点药店备有大量药品危害药品或者情节严重的也将接受飞行检查。值得注意的是,消除这种“阴阳价”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动。为维护健康保险资金安全,近两年,健康保险管理政策多方位、协调一致,形成红色严格监管。例如,测量药品追溯代码。今年7月1日起,医保指定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,必要时需扫描药品追溯码,方可进行医保基金清算。如果没有扫码就出售药品,医保将拒绝赔付。自2026年1月1日起,要求所有医药机构收集并上传所有药品追溯码。飞行检查等监管措施也得到加强。今年7月24日,在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,在国务院报业社以“十四五质量登峰造极”为主题的节目中,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黄华波介绍,今年1月至6月,全国共收回定点医疗机构33.5万家,收回医保基金161.3亿元。截至发布会当天,国家医保局共派出4201人次,分49个组别、21个省份47个地市进行突击检查,共检查定点医疗机构2314家。今年9月,国家医保局印发《关于开展医保基金管理未解决问题专项整治“百日行动”的通知》,决定自通知发布之日起,对全国医保基金管理未解决问题进行专项整治直到 2025 年 12 月 31 日。“100 天行动”将重点关注三个关键治理优先事项:药品。开展专项检查,查明处方药是否违法、超量用药。我们特别致力于解决欺诈性生育福利问题。然而,一些行业观察人士表示,零售药店优先考虑自费患者,这对健康保险产生了负面影响。对患者的“价格歧视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医保资金回收缓慢和损失可能造成的。尽快解决这些问题,将从根本上消除非法药店经营的诱因。对此问题,今年1月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关于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》,提出推动医保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。目标基本上是实现即时2025年全国约80%的监管区域实现即时支付,2026年全国所有监管区域实现即时支付。“总体而言,此次整顿不仅仅是短期惩罚,更是建立长效机制,有利于构建‘诚信、服务至上’的医药生态,最终确保医保资金‘花在刀刃上’。” 所有的人。 ”黄秀香说道。 (中国新闻周刊)
Leave a Reply